Copyright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17440号-2
王智(四川)
一转眼,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就露出迷人的笑容。今天因事请假,在时下时停的“微雨众卉新”中回到了老家,看见留守在家的几个老人手拿锄头在田边地头忙个不停,他们在斜风细雨中,一锄头下去,去年秋收后略显荒芜的农田,此刻已被春雨浸润得恰到好处泥土像是欢快的小精灵,纷纷散开。应证着“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等农谚的准确性。田埂上,嫩绿的草芽你追我赶地冒出头来,像是给大地镶上了一道毛茸茸的绿边。麦苗儿在微风中欢快地摇曳,绿油油的一片,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正汹涌地积蓄力量,要在这蛇年争个好收成,不负农人的辛勤劳作。
回想起小时候的惊蛰,有着别样的仪式感。晨曦微露,袅袅青烟便在家家户户的屋舍间升腾而起,艾草独特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与户外渐渐浓郁的春的气息相融,属于惊蛰的特别味道,这是老人们遵循祖祖辈辈传下的习俗,惊蛰一到,便手持艾草,在家中的各个角落轻轻挥动,口中念念有词:“惊蛰不熏虫,灶王爷要受穷!”,让艾草独特的馥郁,驱散了一冬的寒湿,也仿佛是在给屋子做一场净化的洗礼,庇佑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远离病邪。孩童们自是闲不住,呼朋引伴地玩起“打小人”的游戏,手中的小树枝对着画在地上的“小人”一顿敲打,小脸憋得通红,嘴里喊着:“惊蛰打小人,蛇虫不敢侵!”那认真劲儿,让人忍俊不禁,虽说是童言童语,却也承载着对顺遂生活的祈愿。
细心一看,田野山林间,藏也着惊蛰的秘密宝藏:柏树、松树褪去陈旧的针叶,新绿崭露头角;梨花、桃花赶趟儿似的开满枝头,粉白嫣红,如天边云霞飘落凡间;花蕊间蜜蜂嗡嗡,忙着采集这开春的甜蜜。“蛇出惊蛰洞,泥鳅水上蹦”,山坡、竹林深处,偶尔能瞅见蛇儿出洞的踪迹,它们慢悠悠滑过潮湿的腐叶,像是巡视领地的古老君主,带着几分神秘,添了些许蛇年专属的意趣;田间、溪流里,泥鳅时不时地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和溪边嬉戏的孩童们相映成趣。
“惊蛰吃了椿,百病不缠身”,香椿芽红得透亮,独特的馥郁弥漫在空气中,用它或凉拌,或炒蛋,香气四溢;春笋带着泥土的鲜香,嫩得能掐出水,用它或炒、或炖,清香满屋。用这些春天的蔬菜做成的时令菜品,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舌尖上的惊蛰,人们用味蕾拥抱春天,仿佛把春天吃进肚里,开启滋养一整年的精气神。
“惊蛰不藏牛”这句农谚恐怕要消失了。在乡村振兴中,犁田耕地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过去,那种老农吆喝着耕牛,翻开新泥,那迟缓又费力的身影已经很难看到了。如今,科技似春风过境,彻底改写了乡村旧规。漫步田野,一台台播种机、旋耕机气势如虹,所过之处,土地被快速、精细翻整,为丰收铺就坦途。曾经,春耕要看老牛 “脸色”,耗时月余才能完成的播种,如今数日便大功告成。
再瞧乡村中的普通人家,水龙头一拧,清澈自来水奔腾而出,水花飞溅处。曾记否,破晓微光中,村民们脚步匆匆往返于水井与家,扁担压弯双肩,一桶桶水艰难维系着生活琐碎。夏日干旱,水源枯竭,满心焦灼只为一瓢清水。如今,自来水管道密织如网,四季长流的不仅是水,更是安心与便捷,洗菜淘米、洗漱沐浴,随心随性,乡村生活品质直线跃升。
厨房之内,天然气炉灶蓝焰灼灼,取代了烟熏火燎的土灶。过去,烧柴做饭,屋内烟熏弥漫,呛得人泪眼婆娑,墙壁被熏得漆黑,主妇们整日忙碌于添柴、扇风,火候难控,饭菜常带烟火焦糊味。如今,一键打火,精准控温,烹饪瞬间变成轻松享受,整洁的厨房映照着生活的新貌,也为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擦亮招牌。
科技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从春耕生产的革新,到生活基础设施的飞跃,乡村挣脱传统枷锁,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大步迈进。这一场科技赋能的变革,正书写着乡村最美的时代答卷,让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幸福的芬芳,未来,乡村必将在科技的怀抱中绽放更多精彩,向着富裕、文明全速启航。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