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酒在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也说潘兴斌的诗意人生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4-06 09:43:58    浏览量:


李青(北京)


  50年前,恢复高考制度前两年的高中寒窗,清晰记得潘兴斌与我同班,他与一位姓毛的同学都随身带着一个小小日记本,将课内课外读到的优美词语、成语、文章段抄记在小本本上,不时还配点钢笔画在其中,从那时起我就开始领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人无数次告诫我们,积微能成巨,垒土方为山。”一转眼快到古稀之年,一次因编审工作偶然机会,读到潘兴斌的微型诗且有同行的诗评,实话实说,真情实感,我被这微型诗及诗评稿子吸引住,想了很久很久,究竟该不该为此留下欣感的文字,于公,工作责任所需,于私,寒窗之情所致,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该为潘兴斌写段文字作为递交书面作业。

  按文学类稿件惯例,诗稿末端都有作者简介:潘兴斌,男,四川武胜双星人。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武胜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微型诗》主编。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少年文艺》《语文报》《诗人》《南国诗报》《青年作家》《散文诗》《中国诗歌》《四川诗歌》等60多家报刊发表诗作2000余首。部分作品被收入20多种选本。已出版诗集《心灵颤音》《岁月微雕》《心海微澜》《心贝凝珠》。

  这段作者简介令我想起杜甫晚年所写,儿时读不懂,此时感同身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我无意渲染苦难的意思,也没有炫耀成就,意在表达单纯的人生总结,是赞许坚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心,以资别人可以借鉴。我深深知道,也可说感同身受,在文学创作这条十分拥挤的道路上,“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要实至名归,人心所向座上一个县级作协副主席位置,这个中艰辛、困苦岂是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所能及的!

    一个人能走多远,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眼光;一件事能做多大,靠的不是技巧,而是格局;一个人能处多久,靠的不是忽悠,而是真诚!

  潘兴斌的诗意人生在不断延伸,我将其称之为“创作射线”,原因双在于他的微型诗以小见大,以简释繁,以平凡见伟大,以意象解密码,以平实见哲理,以沉静掀浪花,以实话见真诚,以直叙提升华。我不敢妄言王朔的潇洒,苏童的细腻,史铁生的深沉,刘震云的幽默,余华的苦涩,莫言的沉重文学创作风格,然,我从潘兴斌的微型诗字里行间读到了属于潘兴斌的自成体系,也许不假时日,潘兴斌的微型诗会自成一格。

  不得不说,潘兴斌的创作风格“靠的不是忽悠,而是真诚!”吾以为,这样的文字同仁“臭味相投,同病相怜”能处得久也不足为奇。仅此印证上述所讲,不妨借此机会,选摘几首潘兴斌的微型诗及诗评,分享同仁:

   《圆明园遗址》

  列强作孽,容颜血肉遭逢烧焚

  

  残存至今的硬骨

  无不彰显着曾经的痛与恨

  

  圆明园遗址,作为记载一段惨遭西方列强蹂躏的屈辱史,自满清以来,刻印在每一个有血性的华夏儿女心中,如鲠在喉,痛彻心扉。其残存的硬骨,在彰显民族不屈意志的同时,也让我们永远铭记:只有凝心聚力,发奋向上,国富民强,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廖仲强点评)

  《登长城》

  攀——绝非为了当一回好汉

  

  只是借龙背蹓跶蹓跶

  俯瞰俯瞰壮而美的河山

  

  登长城的愿望或许大致相同,但每一个人的心态,随着年岁的增长难免有所变化。此诗,首先言明“不争”之修为,有一种老来不提当年勇的豁达和无奈,这当是年龄与阅历使然。接下来,作者一反常态,另辟蹊径,说自己登上长城“只是借龙背遛跶遛跶/俯瞰俯瞰壮而美的河山”,寄情山水之间,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登高抒怀,心志昭昭。(廖仲强点评)

  富婆穿金带银,富翁坐宝马奔驰。而精神富有者的我们即将奔七,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停杯一问之,无可奈何花落去,最是橙黄橘绿时。杜甫李白晏殊苏轼四位大文豪凑在一起,为我们指路不容易,让我们一同珍惜当下,享受码字的快乐!因为去日已去,未来已来。

  【2025.4.6日凌晨于北京】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