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文华:杰出战略科学家钱学森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2-10 09:21:28    浏览量:


王文华(四川成都)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昰中国战略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像钱学森这样得到党中央历代主要领导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高度评价的战略科学家极为罕见,甚至是唯一,足见其地位之高,功劳之大,影响之远!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钱学森作为战略科学家有过多次重要论述:

  2014年12月3日,习近平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当年搞“两弹一星”,我们缺钱、缺物、缺技术,但我们有一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一批优秀人才。同过去相比,应该说我们现在不差钱,物质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人才跟不上。像钱学森那样的战略科学家、科技帅才凤毛麟角,新兴学科和前沿领域拔尖人才数量不足。

  2016年3月13日,习近平在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我军现有一支十分可观的创新骨干力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军战略科学家、科技帅才还是稀缺的,新兴学科和前沿领域的领军人才数量还不多。当年搞“两弹一星”,我们虽然物质极端匮乏,但有一批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那样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和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2017年3月12日,习近平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讲话指出:当年,如果没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两弹一星”是搞不出来的。毛主席接见钱学森时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对于我们来说,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得多。现在,我军人才规模有很大改善,但战略科学家、科技帅才十分匮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十分缺乏。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由此可见,战略科学家对于国家极为重要,其地位无可替代,作用无可比拟。同时也可以看出,造就战略科学家是多么不易!著名航天专家于景元评价钱学森是“三维科学家”:一维是在自己的领域有深入研究,二维能对不同学科、领域都有特殊指导价值的见解,三维是智慧、跨层次的能力都处于相当的高度。一般达到一维是专家,达到二维是行家,达到三维就是大家。作为战略科学家,钱学森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作为战略科学家,钱学森自觉地坚定地站在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并从战略高度向党和国家提出意见建议,积极主动参加国家科技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这方面,钱学森是非常突出的。1956年初,他回国不久即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岀《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堪称中国航天规划的“奠基之作”。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决定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同时,钱学森积极参加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此后又参加多项国家和国防建设规划的研究拟制。这些规划确定了一批批强国强军的重大项目和战略工程,对国家科技体系建设和增强国防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奠基和引领作用。在当年“一穷二白”的困难情况下,钱学森坚定地表示,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能搞。这种战略自信、战略定力、战略高度,更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战略科学家,钱学森善于用前瞻的眼光审时度势,敏锐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大趋势,尤其对新兴学科和前沿领域提出具有前沿性、战略性、基础性甚至颠覆性的重大科技课题和科研方向,使国家掌握应对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毛主席曾指出,主动权来之实事求是,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从根本上实现自立自强、自主创新,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秉维评价钱学森:我觉得他有点像在天、地、生领域上回旋的苍鹰,具有搜索追击移动目标的本领,一发现目标,即疾下猎取。上世纪60年代钱学森就提出我国要搞载人航天工程,他曾坚定地提出必须保留航天员科研培训机构和制度,为我国建立高水平航天员队伍奠定了基础。钱学森着眼的不仅是当下,更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在科学上具有远见卓识,超前谋划,才能使国家尽快赶上时代,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避免受制于人,把国家科技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作为战略科学家,钱学森不仅具有深厚科枝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而且具有组织、管理、指挥、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领导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当年没有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大家,“两弹一星”是搞不出来的。钱学森不仅是“两弹一星”事业的技术领导者,他在航天领域超前部署的国家重大项目、龙头工程,比如航天测控网、远洋测量船、系列风洞建设等等,都是中国航天事业稳步前进根本保障。这些重大工程项目,不仅系统复杂、综合性强、创新度高,而且涉及领域广、组织难度大,没有超强的顶层设计、战略擘划和战略管理能力,是难以胜任组织指挥职责的,钱学森堪当大任,功不可没。

  作为战略科学家,钱学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指导重大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形成具有首创性的科学理论。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就明确提出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及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等学说,都是战略思维的结果。钱学森还提出军事要与技术结合,提出未来战争是“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等,为我国建立军事科学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随着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加速推进,更突显出钱学森具有真知灼見,令人敬佩。“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曾讲过,钱学森不是一般的科学家,他是战略科学家,是从战略高度考虑中国科学发展前景的科学家。

  作为战略科学家,钱学森具有坚定的战略定力。钱学森回国后,先后受命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要职,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党和国家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当之无愧。但是,国防尖端科研试验,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每一次都圆满成功。但每逢遇到风险、挫折、困难以至失败时,钱学森总能做到冷静处置、沉着应对,毫不动摇地带领科技团队攻坚克难,集智攻关,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充分彰显了作为战略科学家的战略定力。这种战略定力,源于他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强国强军的强烈愿望,对科技事业的无比热爱,对自立自强、自主创新的坚定意志。


  党旳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枝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作为战略科学家,钱学森非常重视发现、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尤其科技帅才、领军人才、尖子人才。1958年,为尽快培养科技人才,钱学森提出建立“星际宇航学院”的倡议,国家决定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亲自担任近代力学系主任,为科教兴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钱学森主管国防科研重大工程时,曾推荐当时年轻的孙家栋担任我国首颗卫星总设计师,推荐年轻的王永志担任第二代导弹总设计师,鼓励他的学生郑哲敏开拓爆炸力学等。后来,孙家栋、王永志、郑哲敏都是受到党和国家表彰的大科学家!令人难忘的是,钱学森不仅担负繁重艰巨的科研任务,而且经常亲自为年轻科技人员授课,答疑解惑、指明方向,甘当伯乐、愿为人梯。实际上,在我国科技领域许多科技领军人物都曾受教于钱学森。钱学森无愧于科学导师!

  钱学森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领域的专家,更在于他是不可多得的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他的战略思想、战略思维、战略理念,都让新中国受益无穷。钱学森的功勋,必定永载史册。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作者简介:王文华,高级工程师,钱学森研究者,科普作家。】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