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黑色中探索光明——记全国劳模、矿井深处的“创新尖兵”何模洪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6-23 14:49:30    浏览量:

       2025年6月18日上午9时许,川煤集团华荣能源公司绿水洞煤矿(以下简称“绿水洞煤矿”)井口,通防部主管何模洪正仔细检查入井设备,眼神专注而坚定。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是他22年如一日的坚持。正是这份执着,支撑他完成了从普通矿工到全国劳模的蝶变,累计获得1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带领团队创造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今年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何模洪作为煤炭行业的杰出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闪耀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荣光。

       创新攻坚:破解行业技术难题

  何模洪今年49岁。1994年,初中毕业的何模洪怀揣着对外部世界的向往,辗转重庆、福建等地打工。钳工、流水线工人……繁重的工作与微薄的收入,让他饱尝生活艰辛。

  2003年,得知绿水洞煤矿招工后,尽管父亲15年前因矿难去世,但为了改变命运,他毅然选择下井,投身采掘作业。

  入职之初,迎接他的是复杂的矿井情况。“那时每天下井都像闯关,瓦斯、水害、顶板事故随时可能发生。”何模洪回忆道。但这个矿工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却在昏暗的巷道里找到了人生方向——用技术创新改变传统采矿和瓦斯治理模式。

  2013年,担任抽采防突队队长的何模洪,盯上了急倾斜综采工作面施工这个“硬骨头”。“传统工艺要先从下往上挖小断面巷道,再从上往下扩刷,不仅效率低,还经常发生冒顶事故。”绿水洞煤矿总工程师梁立勋回忆,“当时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案,但都收效甚微。”

  何模洪扎根井下,在3212工作面的潮湿巷道里,他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能否用钻机替代人工开挖?”这个大胆的设想催生出“钻机由下向上施工下煤通道,再扩刷巷道”的创新方案。

 “当时很多人觉得太冒险,但何模洪带着团队反复模拟实验。”绿水洞煤矿技术部主任蒋权至今记忆犹新。2014年,新方案在3212工作面试验成功,工期缩短20%以上,施工成本大幅降低,相关论文获四川省煤炭工业协会学术年会一等奖。

 “何模洪的创新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厚积薄发。”绿水洞煤矿党委书记胡安华介绍,他从初中学历起步,凭借坚忍毅力自修取得采矿工程大专、本科学历;牵头完成13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底抽巷气、水封孔胶囊”技术彻底解决瓦斯抽采漏气难题,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300万元以上。

       勇挑重担: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作为瓦斯、水害等灾害频发的矿井,绿水洞煤矿的安全生产压力巨大。何模洪始终冲锋在灾害治理一线,用技术创新守护矿工生命安全。

  2022年6月,312N底抽巷穿层钻孔项目遭遇技术瓶颈。按照传统5×5米布孔标准,不仅工期长达16个月,还存在瓦斯聚集风险。“那段时间何主管每天待在井下12小时以上,连轴转了一个多月。”绿水洞煤矿安全监察部员工文志祥回忆。

  最终,何模洪提出气水混压增透方案:通过16组压裂钻孔,利用高压气体和水对煤层进行气水混压增透,将孔间距扩大到7×7米。这一方案让钻孔工程量减少10.05万米,工期缩短7个月,节约成本490万元,瓦斯抽采效率提升40%。

  这些年,何模洪主导研发的“防突风门风量调节防逆流装置”,成功避免多起瓦斯逆流事故;“穿层瓦斯抽采钻孔快速封孔装置”,有效遏制施工期间瓦斯超限风险。“有何主管在,下井干活心里踏实!”绿水洞煤矿抽采防突队副队长曾兵的话,道出所有矿工的心声。    

       薪火相传:培育技能人才梯队

  在何模洪的办公桌抽屉里,有一幅特殊的“全家福”——“何模洪创新工作室”全体成员合影。“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比不上团队的智慧。”何模洪常对年轻矿工这样说。

  2009年工作室成立以来,何模洪创新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理论课堂设在会议室,实操培训放在井下现场,创新研讨就在车间。这种“学用结合、研战一体”的培养模式,让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

  “何老师带徒弟有个‘三不原则’:不藏私、不敷衍、不放弃。”工作室成员向东对此深有体会,“我的发明‘250扩孔钻头’能获全国创新二等奖,全靠他全程悉心指导。”

  在何模洪的带领下,工作室累计培养高级技师2名、技术骨干25人,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5000万余元。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创新推出的“下煤切眼钻扩施工技术”已成为川煤集团的“金字招牌”。“去年我们邀请何模洪团队支援广元赵家坝煤矿,仅用15天就攻克了困扰我们多年的施工难题。”川煤集团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刘建介绍,“这项技术每年创造综合效益300余万元。”

  从打工青年到全国劳模,从普通矿工到行业专家,何模洪以实干铸就辉煌,相继荣获“四川省技术能手”“四川工匠”“青羊工匠”“四川省劳动模范”“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称号。

 “荣誉属于过去,创新永无止境。”谈及过往,何模洪目光坚定,“如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为行业培育更多技能尖兵,让新时代工匠精神在矿井深处永续传承。”


 图为全国劳模何模洪(中)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图为全国劳模何模洪(右一)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在车间因陋就简开展技术攻关活动。

(邱海鹰 贺晓霞/文图)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