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仲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当代的启示——在百年变局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11-22 06:50:41    浏览量:


贺仲华(北京墨笺香文学社副社长)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毛泽东同志96年前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经典发问,穿越时空依然振聋发聩。

       当单边主义冲击多边体系,当保护主义挑战全球合作,当零和思维阻碍共同发展,这篇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光辉的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破解国际关系迷局的金钥匙。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而非简单重复——今天,我们同样需要以阶级分析的智慧廓清国际舞台上的"敌我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矛盾分析法是洞察国际风云的"望远镜"。当前世界正经历"东升西降"的百年变局,全球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美国对华战略从"接触"转向"遏制",本质是守成大国对新兴大国的本能反应;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反映的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共同诉求;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硕果累累,体现的是发展权诉求的强烈共鸣。正如毛泽东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今天凡是阻碍人类进步事业、破坏国际公平正义的势力,就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反动派"。而那些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合作共赢的力量,则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同盟军"。

       统一战线理论是破解围堵的"金钟罩"。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今天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同样需要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时强调"脱钩是错误选项",佐证了跨国资本与劳动人民存在利益交汇点;东盟国家拒绝在中美间"选边站",说明中间地带国家渴望战略自主。数据显示,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种"团结大多数"的策略,正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就像当年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当今国际资本同样存在既想维持技术垄断又渴望中国市场矛盾心理,这为我们分化瓦解反华联盟提供了战略空间。

       群众路线智慧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国际关系本质是人际关系的放大。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把敌人变成朋友才是最高明的竞争",这与毛泽东"化敌为友"的智慧异曲同工。在职场中,与其对竞争对手严防死守,不如寻找利益共同点开展合作;在商场上,与其打价格战两败俱伤,不如共建行业标准实现共赢。某科技企业高管分享经历:通过将核心专利开放给竞争对手,反而促成技术联盟的建立,这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现实演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冲突60%源于沟通不畅,当我们以"求同存异"代替"非此即彼",多数对立都能转化为合作契机。

       主要矛盾把握是战略选择的"定盘星"。毛泽东强调"捉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就像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明智选择,我们今天也需要区分核心利益与非核心关切。在南海问题上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科技领域推行"非对称赶超",都是抓住主要矛盾的生动实践。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比达17.9%,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投资布局,体现的正是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战略智慧。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重温《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国际博弈不是武侠小说里的快意恩仇,而是充满辩证法的战略艺术。当某些国家挥舞制裁大棒时,我们要看到跨国企业渴望合作的"沉默多数";当个别政客鼓噪"新冷战"时,我们要发现各国人民向往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从抗战时期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到今天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产党人始终以唯物辩证法这个"最锐利的武器"洞悉时局。对于每个个体而言,这个智慧同样珍贵——它教会我们在竞争中看到合作可能,在分歧处发现共同价值,最终实现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的认知跃迁。

注:(本文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世界银行全球贸易数据库)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