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17440号-2
为深化中职语文统编教材实施,推动家国情怀教育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四川省 2025 年下期中职语文优质课网络展评活动于9月29日在线上举行,四川省中职语文教师线上观摩本次活动。本次中职语文优质课网络展评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四川省职业教育语文教研中心组、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承办,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所副所长谢尔初主持。
活动上,四川省职业教育语文教研中心组组长、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傅洪成作主旨报告,傅老师以《深耕统编教材,涵养家国情怀》为题作开场讲话。他强调,中职语文教学需立足统编教材体系,从 “通、熟、透”三个维度钻研文本,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语言文字教学全过程。报告指出,教材中蕴含的家国元素是培育中职生职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核心载体,需通过具象化教学设计实现 “文以载道”的育人价值。
在优质课展示环节,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青年成员、四川省武胜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语文教师李彦霖带来《乱世悲歌中的家国情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 > 联读》优质课展示。李老师以“乱世背景下的家国情怀”为线索,创新采用词作联读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壮志难酬与爱国赤诚;另一方面,解读李清照《声声慢》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背后的个人悲苦与时代沧桑,通过对比两位词人在不同视角下对家国命运的关切,让学生深刻体会乱世中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的紧密联结。课堂互动氛围浓厚,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为省内中职语文教师提供了“家国情怀融入古典诗词教学”的优秀范例。
优质课展示后,李彦霖老师围绕“教学思路”与“教学反思”进行线上汇报。在教学思路方面,她详细阐述了课程设计的逻辑:以“家国情怀”为核心锚点,通过文本细读、小组研讨、情感共鸣等方式,突破单篇教学局限,实现词作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的深度挖掘;在教学反思环节,她客观分析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如联读对比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词人时代背景的拓展可进一步深化,同时提出后续将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具象感知,为其他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与改进提供了参考。
在专家点评环节,专家评课指迷津,精准点拨优路径,多维透视课堂增实效。四川省职业教育语文教研中心组副组长、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伍艺以《以语文之力,赋职业之能》为题点评,提出“三链融合”:语言能力链→职业素养链→思政价值链,倡导任务驱动教学;阿坝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杨宇发以《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融合实践》为题点评,强调“隐性思政”:通过文本意象分析(如“烽火扬州路”),自然渗透责任担当意识;四川省职业教育语文教研中心组组成员、南充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蒲丽以《一曲悲歌两般愁 家国情怀古今通》为题点评,盛赞跨时代联读设计,揭示“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同频共振”主题。
活动最后,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四川省傅洪成名师工作室成员、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陈晓英作《家国情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意蕴与行动路向》专题讲座。陈专家从“价值意蕴”与“行动路向”两大维度展开:在价值意蕴层面,她指出家国情怀是中职学生文化素养与职业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职业操守具有重要意义;在行动路向层面,她提出三大实施策略:一是深度挖掘教材资源,梳理不同文体中的家国情怀元素;二是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体验;三是构建评价体系,将家国情怀培养成效纳入语文教学评价,为省内中职语文教师开展家国情怀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指南。
此次四川省 2025 年下期中职语文优质课网络展评活动,不仅展示了中职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更搭建了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平台,为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家国情怀融入教学实践注入新动力。后续,省内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耕统编教材,创新教学实践,切实将家国情怀培养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语文力量。(易伟供稿)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