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于将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峰岩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粗浅认识与基本方略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3-26 19:37:15    浏览量:

       应大河苗族乡峰岩村“两委”的邀请,笔者与兴文县苗族文化促进会和县文管所的同志深入大河苗族乡峰岩村对苗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并在村“两委”会议室召开座谈会。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座谈讨论,笔者了解到该村干部群众对传承保护苗族文化的心情迫切,尤其是将苗族文化传承融入乡村旅游发展的愿望和要求更为强烈。根据县委第十四届第七次全会作出的“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水平”的工作部署,笔者认为,要真正要达到“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工作要求,没有一个样板是不可能的。由此,笔者建议将大河苗族乡峰岩村作为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规划建设,现谈些粗浅认识和基本方略,供各级领导、县级相关部门和峰岩村干部群众参考。

  一、将峰岩乡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丰富。全村有景点4处:(1)两合岩: 笔直如刀、气势磅礴;(2)峰岩大洞:神秘幽深、奇景异观;(3)石李桃花:初春时节桃花李花引人入胜;(4)穿山洞:洞口水石浅,潺潺泻绿蒲;(5)全村有生态公益林1375.95亩,杉、松、灌木林1124亩,竹林1500亩(人均1.48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天然氧吧。

 (二)文化资源厚重。苗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红色文化和地方文化独具特色,是旅游文化开发的不竭之源,更是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必备条件。

 (三)区位优势尚好。峰岩村距县城24公里,距乡政府20余公里,节假日城镇居民都可到景区休闲度假。

 (四)交通条件优越 。峰岩村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距宜叙高速兴文石海站17公里,距隆黄铁路兴文南站16公里,距成贵高铁兴文站25公里,距泸州、宜宾120公里左右,宜泸两地海、空两运健全,可供游客自由选择。优越的交通条件,为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水资源丰富。大河苗族乡峰岩村水资源丰富,且质量上乘,能为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六)村容村貌良好。在兴文县委、县政府和大河苗族乡党委及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扶贫新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为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七)村民纯朴,团结和谐。峰岩村村民善良,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民族之间团结和谐,且对传承保护苗族文化的心情迫切,尤其是将苗族文化的传承保护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当中去的希望和要求更为强烈,这是“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水平”,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群众基础。

 (八)农村产业,全面发展。该村种植业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苕、花生和瓜莱、水果;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鸡、鹅、鸭、魚。这些都是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有利条件。

 (九)旅游发展,基础较好。该村有打造成型的石李桃花旅游景观,新接手投资打造石李桃花的企业家杨成刚,思路清晰,经营理念领先,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只要得到政府相应的支持,就能把石李桃花打造成为国家3A级或4A级旅游景区。

  二、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意义

 (一)是实现“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水平”的需要。笔者认为,将峰岩村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是实现“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水平”的需要。

 (二)是助推全县乡村旅游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竭尽全力把峰岩村打造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可为全县发展乡村旅游树立样板标杆,提供借鉴,以此助推全县乡村旅游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增强苗族同胞自尊心和凝聚力的需要。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同胞曾经受到歧视和剥削压迫,苗族同胞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剥削压迫,但仍有一部分苗族同胞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不足。由此,切实把苗族文化的传承保护融入到“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当中去,可大大增强苗族同胞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振奋精神,与时俱进,积极为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国家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切实把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利用融入“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当中去,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对苗族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五)为苗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需要。由于兴文县苗族聚居村几乎都处于海拔600米以上半山区和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把峰岩村打造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可为全县苗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吸取峰岩村的成经验发展自己,从而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

 (六)是助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兴盛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实把苗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当中去,既可助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又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积极的作用。

 (七)是巩固和发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的需要。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兴文县已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因此,把苗族文化、红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融入到旅游发展当中去,可以进一步丰富兴文旅游的文化内涵,巩固和发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

 (八)是助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2023年,党中央1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力发展全县的乡村旅游,可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本方略

 (一)建立领导组,加强领导。建立由分管旅游的县级领导任组长,县文旅局、县民宗局局长、大河苗族乡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及大河苗族乡党委、政府相关领导为成员的领导组,全权负责“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组建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从相关部门抽调3至5人,组建峰岩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工作组,全权负责“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规划编制、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工程质量监督把关等。

 (三)科学规划,配套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规划是关键。因此,要制定详尽的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不仅要注重景点、景区、宾馆、饭店的配套建设,而且更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配置,形成各具特色、宜居宜游的现代乡村旅游格局。例如:在公路和道路建设规划方面,不仅要满足车辆行驶和游人行走安全的需要,还应考虑建设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一道风景线;在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建设方面,除了要满足生态功能要求外,还要配套建设特色景观景点,使人尝心悦目;在村民住房和宾馆饭店及古村落建设与文化传承结合方面,既要建成当地农民宜居、实用的幸福家园,又要建成城乡居民和游客休闲度假、饮食启居、健身娱乐、观光游览的美丽乐园。在规划理念上,必须坚持文化是旅游的魂,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活力的旅游、没有魅力的旅游”的思想理念,切实把当地的红色文化、苗族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融入到“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规划当中去,做到“吃、住、行、游、购、娱”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尤其是宾馆饭店建设一定要考虑高、中、低档兼备,充分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使所有游客都高兴而来、安全而行、快乐而游、可口而吃、舒适而住、满意而归。因此,县文旅部门应全力做好峰岩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为把峰岩村打造成为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样扳、标杆作出贡献。

 (四)汇聚力量,整合资金。按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规划,汇集文旅、农业、林业、畜牧、交通、水利、民宗等部门的力量,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限期完成。要整合涉农、涉旅、涉文和民间资金投入,打造出一个集民族风情、苗乡特色、自然风光、农业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示范村”,充分发挥其示范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县乡村旅游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打造石漠化公园,吸引更多游客来兴旅游。四川兴文峰岩国家石漠公园总体规划在2017年就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组审批,但至今音信杳无。编者认为应引起重视,精心打造,继续申报,争取成功,以此,吸引更多游客来兴旅游。

 (六)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结合,打造“民族风情游”。峰岩村苗族人口比例虽然达到了92.2%,但该村苗族文化气息还不是很浓,穿苗族服饰、说苗族语言、唱苗族歌曲,跳苗族舞蹈的人很少。由此,必须把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合理利用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抓,特别是要把苗族歌舞和迎宾待客礼俗的推广普及作为一项任务抓实抓好,全力打造“民族风情游”。

 (七)农旅游融合,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游”。大力支持峰岩村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游”。尤其是要把石李桃花园区打造成为集美食文化与生态农业观光的重点景区,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到景区旅游观光,品尝美味佳肴。

 (八)古村落建设与文化传承结合,打造“苗乡特色游”。202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由此,应将峰岩村作为传统村落(苗族古村落)与苗族文化传承和合理利用结合,进行系统规划建设, 把峰岩村打造成为“苗乡特色游”,为全县苗族传统村落建设保护与苗族文化传承和合事利用树立样板,提供借鉴。

 (九)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打造“苗乡自然风光游”。要把穿山洞、两合岩等景观规划打造成为“苗乡自然风光游”,吸引更多游客到峰岩村旅游观光。同时,为全县农村打造“自然风光游”树立样板,提供借鉴。

 (十)加速推进洞藏酒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笔者认为,洞藏酒项目的落地落实,既可促进峰岩村乡村旅游发展,也可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应加速推进峰岩大洞洞藏酒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其促进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十一)新建花山场,适时展示兴文苗族花山节“非遗”。大力支持峰岩村在石李挑花园区新建一个花山场,每年在挑李花开时举办花山节“非遗”传承展演活动,以此吸引县内外游客到峰岩村参加花山节活动和旅游观光。

 (十二)修建民族文化传习所,扎实开展民族文化传习活动。应规划修建苗族文化传习所,组织开展苗族文化展示和传习活动;举办苗语苗文、苗族文化艺术、苗族礼仪培训班,培养更多精通苗语苗文和苗族文化艺术的人才,以此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人才基础。如资金困难,可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楼下房屋进行布展,利用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开展培训。

 (十三)组建农民合作社、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当地产出的优质食材。由此,必须培育一些优质肉牛、肉猪、山羊、鸡、鹅、鸭、兔、鱼等养殖大户。同时,采取大小结合,鼓励一般农户选择适合自己养殖的畜禽自愿养殖,由农民合作社负责收购、销售。并且,要采取有偿转方式,发展各种蔬菜种植大户,使游客想吃什么肉食、蔬菜,就有什么肉食、蔬菜。这样既可增加村民收入,又可满足游客的饮食需求。尤其是畜禽应尽量做到当天宰杀,当天食用。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观光、品尝美味佳肴。

  要按202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 “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的要求,组建农民合作社,并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户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带动农民增收。

 (十四)利用闲置房屋,兴办农家乐或休闲度假场所。村资公司或有条件的个人,都可以与全家外出务工或在城镇购房,而房屋闲置的农户商量,采取有偿租用、有偿转让或入股方式,将房屋用于兴办农家乐或休闲度假场所。这样既可减轻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资金投入压力,又可增加房主的收入,一举两得。

     (十五)深化认识,动员村民广泛参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建

设是一项传承民族化、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惠民工程,峰岩村“两委”一定要深化认识,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动员村民广泛参与,特别是要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及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参与和投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十六)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人才是关键,人才队伍的素质如何,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关系极大。由此,编者认为,应在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规划启动时,就在村内选拔重用能干事,要干事,敢干事的年青人参与规划,建设时参与组织管理。并且,采取当地培训和送出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适应“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的各类人才。

 (十七)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做到互利共赢。在项目规划建设和项目运营过程中,都要正确处理好利关系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投资方与村及村民的利益关系,确保工程顺利启动和推进。在项目投入运营后,一是要妥善处理好公司或业主与游客的利益关系,避免损伤游客利益的现象产生,树立峰岩旅游的良好形象;二是妥善处理好公司或业主与员工的利益关系,使大家齐心协力做好服务工作;三是妥善处理好公司或业主与村民的利益关系,使峰岩村人人都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做到有捐峰岩旅游形象的话不说,有捐峰岩旅游形象的事不做,笑脸相迎天下游客,为峰岩旅游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八)强化宣传、扩大响影。乡村旅游人气如何,关键在于

游客对景区的知晓程度。一个没有多大知名度的景区肯定不会有很多游客。因此,应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宣传:一是确定宣传主题。要确定一个响亮而吸引人的主题进行宣传;二是举办节庆活动宣传。如举办“花山节”、“苗年节”、李花节、艺术节等;三是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

  总之,要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峰岩村旅游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由此,吸引更多游客来峰岩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兴文县苗族文化促会到峰岩村开展苗族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调研


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峰岩村大洞外景


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峰岩村石李桃花景观

本文作者:李国文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